陕西华厦古代艺术博物馆 > 新闻动态 > 馆内新闻 > 传承非遗,感受璀璨西府文化|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馆内新闻 文博动态

传承非遗,感受璀璨西府文化|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6-10 17:19:55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它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宝鸡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这片神奇的土地诞生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不少绵延不息的文明传承,从巧夺天工的西秦刺绣,到匠心独运的木版年画,从鲜明亮丽的凤翔泥塑,到古朴神秘的社火脸谱,无不诉说着古人的智慧。

凤翔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人称“泥货”,为关中平原西部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泥塑艺人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

       相传,明代时六营村驻扎六营军队,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粘性很强的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

       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陕西凤翔彩绘泥塑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种类主要是坐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鹦鹉等玩具类,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类。

剪纸

       宝鸡民间剪纸,也一样久负盛名。而剪纸这一民间美术作为农耕文化的产物,它的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造型特征最强烈。已成为宝鸡地区一项重要的文化习俗,也是一种文化内涵丰厚、民俗结构完整的文化艺术形式。

       宝鸡民间很早就有周成王剪玉圭的传说。周成王年幼时与叔虞玩耍,将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形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当作你的封地。"史佚因此请求成王册封叔虞为诸侯。成王说:“我只是开玩笑罢了。"史佚说:“天子无戏言,你说了就要履行。"于是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国旧地,这就是成语"桐叶封弟"的典故。以西周成王“剪叶"的故事看,剪纸之前的树叶、布帛等艺术可能很普遍了。有关资料记载,文物工作者已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陵墓里,发现有异常小巧的用金箔剪成的虎、象、怪兽、鸟和云纹图案。宝鸡属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时至今日民间仍广泛使用银箔剪纸、装饰面花礼馍、蜡烛、亭子、花帐等。并且,宝鸡的考古工作者在唐墓中发现了不少保存完好的剪纸作品。


       宝鸡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

西秦刺绣

       西秦刺绣是流行于陕西省宝鸡地区的一种民间刺绣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创作风格与当地的社会生活、风情民俗息息相关。它通过家族、亲戚等人际关系延续至今,成为当地农家妇女必备的一项技能。

       西秦刺绣的题材多种多样,以奇巧的构思、夸张的造型、明快的颜色而备受欢迎,并且在绣法上自成体系,有平绣、悬绣和拼缝等绣法。

       1974年,在西周井姬墓中发现了保留在泥土中的带有红、黄、褐、棕四种颜色的刺绣印痕,这些锈痕全部采用辫子股针法。这说明早在西周时期西秦刺绣便已有了成熟的工序。在此之后的时间里西秦刺绣不断创新突破,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形成了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样式和针法。

皮影

       宝鸡人俗称“灯影戏”。“灯影戏”是宝鸡民间工艺美术与传统戏曲巧妙结合的一种独特艺术。

       陕西是皮影艺术的发祥地,尤以宝鸡的皮影艺术起源更早。《中国影戏史略及现状》中认为:“中国影戏发源地为陕西。自周、秦、两汉及至隋、唐皆以其地为最盛。”南宋吴白牧《盂梁录》记载:“更有弄戏者,以皮雕形,以色彩装饰。” 皮影戏是农村最普及的一种戏剧形式。据传始于汉代,到了宋代已发展成一门较为成熟的综合艺术,距今已1390多年的历史。

       宝鸡皮影在造型技法上不固守程式,不受远近、前后、左右、繁简、疏密等物体特征的直观视觉所限,而是从广大普通百姓的喜恶、欣赏习惯出发,根据皮影艺人的感受,对要求表现的物体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印象,按照中国传统美的造型规律,把不同的空间、不同的物象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变化移位,融入平面一体的雕刻皮影部件上,通过表演,在同一影体上呈现具有平视、俯视、侧视等多视角物象的特殊艺术效果。

凤翔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汉族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藏。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品种最多的时候有六百多种,经过木板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邰立平数十年的恢复、挖掘、整理和创新的有四百多种。

       凤翔年画基本上分为六大类:门画、十美图、风俗画、戏剧故事、窗花、家宅六神,也可把“十美图”归入风俗画,合并为五大类。

       凤翔木版年画根植于民间,及少受其它地区年画风格影响,继承的是中国最早的木刻技法。凤翔年画全以木版手工印刷,在色彩上是彩印与手绘相结合。局部手工填染、套金套银色等。色彩对比强烈且图形造型饱满夸张,保留了古版年画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西部农民的民俗风情和浓郁的民间美术特色,亦成为研究中国西部农村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珍贵艺术资料。

社火脸谱

       宝鸡社火脸谱,是在漫长的历史演绎和传统的民俗文化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造型艺术。它不仅有周文化“大傩”涂脸的遗痕,而且,从殷商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等图案来看,也不乏商代遗风。宝鸡社火脸谱,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烈。呈现出既简练单纯,又复杂细腻;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的民间艺术特点。不但具有浓烈的节日喜庆和自娱特性,更重要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对它寄托着无限深情,希望用它来驱邪镇宅,祈求五谷丰登,安泰吉祥。宝鸡社火脸谱,历史悠久,古朴神秘,是宝鸡陈仓大地上一朵绚丽的民间艺术奇葩,也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堪称”西府一绝“的马勺脸谱,色泽艳丽啊、形态夸张,在富有张力的美感中,展现着百姓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形象 ,是西府民间艺术的剪影,记录了千百年来百姓的信仰与彷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意识,守护共有精神家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追寻城市记忆,传承非遗文化,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璀璨的西府文化。

来源:部分图文来源闪耀三农。